不似其他深受文化熏陶的古国,世俗的中国往往体现着人文关怀伦理,而义无反顾地追求自然“野性”则很少得到重视。然而,对于自然而言,这个美丽的行星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,都适应着大自然的规律,哪怕是看似祥和的驯养,也未必总是他们的理想生活。而一旦这个环境发生了改变,他们面对的就是一种无助感和无所适从——或许,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野性与驯良,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辅相成、互为对立的。
什么是“野性”?
所谓“野性”,是指未被人工干预驯养的、自由的、自我膨胀的动植物世界。对人而言,野性是一种不可控的、恐怖但令人敬畏的存在。它通常伴随着未知的危险与机遇,不能依靠传统的、经验化的知识来探寻它的本质。
驯化的动物
人类通过对于动物的驯养,往往取得了很多的利益。例如,我们不用再苦于奔波去采集、捕猎食物,而是可以通过饲养动物获取新鲜的食材。人们通过选育,选出了高产、肉质鲜美、品种多样的家畜,而且通过对牲畜的关注, Created by:行侠客
野性与驯舍
虽然驯养使得动物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,还让它们可以面对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。但是,我们也能发现许多矛盾。例如,家禽得到了安全的生活环境,但是它们的生命周期极其短暂,且在平民生活中被当做无比廉价的食材。另外,驯养的动物相对过于脆弱和依赖人类,面对自然疾病、灾害等不幸,往往变得非常伤势难以犯。
说出你的看法
我们需要对“野性”与“驯化”之间的关系有科学、客观的认知。在驯化过程中,我们应尊重动物的天性,不能以个人意志去消解它的天然属性。我们需要承认,野生动植物也是生命体,在保护他们的生态前提下,我们需要找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,进而应用获得带来有益的基础研究成果,造福人类。